12月13日,我国首个工厂化海水直接制氢科研项目在位于西海岸新区的青岛炼化公司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内建成试运行,所产氢气并入公司管网系统,用于氢能车辆加注或掺入炼化生产过程。
传统电解水制氢技术依赖淡水资源,给氢能产业规模化应用带来挑战。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氢矿”,向大海要水来制氢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海水电解制氢不仅将为沿海地区消纳可再生绿电生产绿氢提供落地方案,也为资源化利用高含盐工业废水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
本次建成的海水制氢项目,由青岛炼化与中石化大连院联合攻关和建设,位于青岛炼化氢能“生产、研发、加装”三位一体的氢能“产研加”示范园内,是我国首次直接在石化园区实施并可实现产品回收应用的百千瓦级工厂化海水制氢项目。项目采用“海水直接制氢、绿电制绿氢”的创新模式,通过开展耐氯电极、高性能极板、海水循环等技术攻关,利用光伏绿电,实现海水直接电解产绿氢。所产氢气将就近并网,实现了科研开发与应用场景的耦合互联,降低了科研过程损失,在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青岛炼化积极推进“氢进万家”和“东方氢岛”等氢能示范工程,氢能产业布局起步早、起点高。早在2021年,研发团队首创化学精制技术,生产出青岛市第一车、中国石化在山东省第一车燃料电池氢,获青岛市技术发明奖。承担了山东省“十四五”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任务,建成我国首座石化生产企业独立建设和运营的公用加氢站,结束了济青氢能走廊在青岛端没有商业加氢站的历史。
近年来,西海岸新区把氢能产业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港口、产业等方面的优势,瞄准氢能产业关键材料、制氢、氢能汽车和氢能应用等领域延链、补链、强链,逐步拓宽氢能应用领域,加快推动氢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