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蔡湛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日前报道,茂名市首条氢能源公交车示范线开通,标志着我市建设氢能基地迈出重要一步。
此次投入试运营的氢燃料公交车,采用了先进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实现了行驶过程中的零排放。与传统燃油车相比,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运行过程中只排放水蒸气,对环境无污染,对于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作用,且氢能公交与燃油公交成本基本一致。同时,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优势不仅在于环保,更在于其高效与便捷。与纯电公交车相比,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每次加氢仅需几分钟即可完成,续航里程却达到约400公里,基本满足了一天的运营需求,提升了公交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由于氢燃料公交车运行平稳、噪音小,车内空气清新,备受乘客好评。
建设氢能产业基地是茂名市“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重大项目,体现了抢抓新兴产业机遇的前瞻眼光。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具有能量密度大、燃烧热值高、来源广、可储存、可再生的优点,有助于解决碳排放、环境污染等问题,是最具前景的能源,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目前,氢能产业成为新能源产业竞争的新风口,许多城市与能源企业积极进行战略布局,抢滩氢能产业这片“蓝海”。市场竞争风云变幻,赢在眼光。我市制定了茂名氢能发展规划,谋划布局氢能产业,以此为抓手调整优化茂名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迭代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尤其在广东多个氢燃料电池及氢燃料电池乘用车项目正在推进和建设、错位竞争的氢能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的态势下,加快氢能产业布局,对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赢得主动权至关紧要。能源行业正加快由传统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的革命性能转型,机遇稍纵即逝,必须以迎难而上主动作为的进取精神,用好国家支持氢能产业的扶持政策,抓住“双碳”战略实施机遇,将政策红利转化为茂名氢能产业发展强大动能。
建设茂名氢能产业基地是市委市政府结合自身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优势等作出的重大决策。拥有丰富氢能资源是建设茂名氢能基地的突出优势。茂名具备发展氢能产业的厚实根基,不仅拥有良好的绿色化工产业基础和大量专业人才,从制氢、储氢装备制造到管输系统的基础设施完备,而且拥有丰富的氢气资源。目前,茂名石化年产氢气量达80多万吨,化工副产氢气量超过7万吨,且生产成本较低。东华能源烷烃综合利用项目投产后,能提供大量副产氢气用于发展氢能产业园。投资300多亿元的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正在加紧施工,2026年底投产后,将增加大量氢气资源供应。这种“隔墙供应”、循环利用的优势,不仅为氢能产业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资源配置,而且降低了新项目的投资与运营成本,有效增强茂名氢能产业竞争力。
新质生产力是发展茂名氢能产业的强有力支撑。氢能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前沿产业,要找准定位,瞄准目标,精准发力。根据广东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茂名定位于氢能供应基地,要把绿色制氢、储备和运输关键技术的突破作为重点,组织产、学、研多方协同联手攻关,消弭储备难度大等发展瓶颈,创造良好氢能生态环境。2022年8月,应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茂名石化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建成投产。项目包括新建3000标准立方米/时氢气纯化装置和500千克/日加氢母站,是目前粤西唯一的供氢项目,可覆盖粤西地区半径200公里的供氢需求,不仅为佛山等大湾区城市供应绿色氢源,而且对我市发展氢能公交提供支持,对实行“碳达峰、碳中和”,打造国内重要氢能产业基地具有开拓和示范意义。可见,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从石化产业衍生新能源产业,不仅拓开了绿色化工发展更大领域,而且提升了主导产业的科技含量与社会价值,为我市发展氢能产业树立了标杆。因此,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地企合作聚合力量,多方协同,攻坚克难,加快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进程,能将茂名石化产业的规模优势、先发优势转化为氢能产业的资源优势、竞争优势,使氢能基地建设闯关夺隘,取得新的突破。
为促进氢能产业技术“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推进氢能产业链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拓展氢能产业领域相关新技术、产品示范应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由湖北省汽车工程学会、武汉市氢能产业促进会、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四川大学新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院主办,重庆国展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CHFC第四届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高峰论坛暨展览会”将于2024年11月8-10日在中国武汉玛雅嘉途酒店召开。本次大会以“氢风徐来、聚氢成链”为主题,邀请来自政府主管部门、行业精英、涉氢企业、社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企业家等齐聚美丽江城。